迈向2060碳中和: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和挑战

《TiVo:2020年第四季度视频趋势报告》–数据星球iDatastar推荐阅读

报告关键词:TiVo,视频趋势,订阅视频服务

报告摘要:TiVo调查了4500多名美国和加拿大成年人(18岁以上)。其中许多人似乎不再热衷于从事可能涉及人群的活动,即使在大流行前他们很可能会这么做。事实上,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减少去室内购物中心(42%)、室内餐厅就餐(42%)和音乐会或剧院观看演出(42%)等。当然还有一些人会在大流行退却后重新参与这些活动并回到大流行前的水平(分别为40%、40%和41%)。

全球已形成的碳中和共识将有力地引导长期投资向低碳领域配置。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 44 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碳中和目标,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让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计划设定 205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大国在最近几个月所做出的承诺显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和趋势已经无法逆转,未来各国将出台大量支持碳中和的政策措施。这为市场投资方向以及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提供了更加稳定的长期预期和更大的确定性,将有力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领域。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从能源系统的角度看,实现碳中和要求能源系统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体系的净零排放甚至负排放(生物质能源+碳捕获与封存利用)。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很多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还不成熟,需要重大领域的科技突破;实现碳中和涵盖的科技领域不仅包含能源,还涉及交通、建筑、工业、农业、生物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从经济转型角度看,碳排放涉及整个经济系统,任何企业都有碳排放的问题,需要整个经济体系里的每一个经济个体的转型,也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金融体系的转型。

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发达国家更多。虽然相较于欧洲和日韩等国家承诺 2050 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所宣布的碳中和目标年份晚了 10 年,但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更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碳排放已经达峰并进入下降通道,而中国碳排放还在增长。中国从碳达峰目标到碳中和目标之间只有大约 30 年的时间,因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主要挑战包括:我国能源需求尚未达峰,工业用能占比高;电力供给结构以煤炭为主导,转型难度大;交通、工业、建筑等部门脱碳技术仍待突破;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公平性问题凸显,等等。

《Capgemini报告:消费品和零售供应链战略谋变》–数据星球iDatastar推荐阅读

报告关键词:Capgemini,消费品,零售,零售供应链战略

报告摘要:COVID-19为消费品和零售公司敲响了警钟:85%消费品企业和88%零售商表示,他们面临供应链中断挑战,而63%消费品企业和71%零售商表示,他们的供应链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从中断中恢复过来(图表1)。因此,各企业正在重新调整其战略,将重点放在三个关键领域。

实现碳中和是可行的并且能带来多重效益。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是,鉴于政府的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力、社会共识和企业行为的积极变化以及全球绿色低碳科技的迅速进展,中国有信心在既定的时间表内实现碳中和目标。此外,实现碳中和也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领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机会,带来经济竞争力提升、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效益。中国实现碳中和可能需要数百万亿级的投资和持续数十年的努力,这也将塑造更高质量的经济和就业、更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更先进的科学技术。

实现碳中和的八大重点领域包括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者应该关注的机会包括:

电力领域:光伏发电中硅片和电池片技术提升、新光伏材料钙钛矿技术以及光热发电技术;风电领域陆上风电的大功率风机、大尺寸叶片开发、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进一步成本降低以及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可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改造、微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的成本降低和广泛应用等。

PDF版本将分享到数据星球iDatastar,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市场支配力不断增强:对经济复苏构成威胁?》–数据星球iDatastar推荐阅读

报告关键词:市场支配力,经济复苏,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报告摘要:从相关经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少数公司市场支配力过强,可能会拖累中期经济增长,扼杀创新并抑制投资。这一结果可能会严重影响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并将阻碍众多新兴企业的崛起——而其活力正是当今世界所亟需的。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