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tastar数据星球企业危机事件的整体传播情况相比2021年呈现下降趋势。
从月度企业危机传播声量来看企业危机影响力,2022年除了5月份外,各月份的危机传播声量相比于2021年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企业危机全年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从各行业危机事件数量占比上来看,2022年危机不再呈现前些年的“一行独大”。
2021年国家对互联网行业开展专项监管,2022年专项监管转向常态监管,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危机事件数量减少数据分析显示,汽车、零售、美妆等行业的危机事件占比增加,餐饮、服饰等行业的危机占比减少整体来看,企业危机发生的行业更加广泛,不同行业企业危机发生的数量比例有趋近趋势,危机整体呈“泛化”特征。
传播渠道变化方面,企业危机传播渠道2022年最大变化是危机发生平台的迁移一方面,微博、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危机首发比例在下降;另一方面,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成为风险发生的新阵地张志安教授分析说,传播渠道的变化说明了用户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的转移和分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也带来了不同平台上危机生成、舆情发酵和演化的新特点。
数据驱动决策,报告解构行业。加入iDatastar数据星球(www.idatastar.cn),查看超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包括汽车、互联网、科技、金融、社会经济、医疗健康、商业、营销等行业,以及高质量行业精英都聚集于此,包括决策者、产品经理、业务操盘手、投研工作者、投资人、创始人、媒体人、金融从业者、汽车人等等。
《报告》发现,不少危机事件的成因并非企业产品或服务出现问题,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欠充分或互联网上的认知偏差导致的社会思潮冲突和意识形态争议《报告》分析的不同类型事件中,包含民族主义、女性主义等相关社会思潮。
面对危机事件,企业回应速度各不相同,但总体符合企业危机沟通的内在规律——如果积极回应,则会产生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陈先红以“战略性沉默”为主题,分享网络危机公关策略新思考。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张宁,从认知冲突角度分析了当下企业声誉危机形成的新机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管理视野》杂志常务副主编于保平从企业文化角度,谈企业舆情危机沟通的策略;深圳新闻网总裁蓝岸聚焦网络道德审判现象,针对企业舆情应对提出建议。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国际公关》杂志执行主编孙远辉等多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互动“危机管理是企业长足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知微研究院秘书长于永添博士在主持中谈到,过去的2022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
2023年,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企业危机管理与沟通也面临着新的复杂舆论生态“本次会议就不同行业危机处置和沟通效果的生态图景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力图在新环境下打开一扇门,打造企业危机案例教材,为企业在新危机态势中,以新视角寻找新机遇。
” 100多iDatastar数据星球
【数据驱动决策,报告解构行业–www.idatasta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