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tastar|重磅:特斯拉中国限时“补贴”8千促销,官方降价何时来?

【iDatastar数据星球汇集各行业决策者、产品经理、业务操盘手、投研工作者、投资人、创始人、媒体人、金融人、汽车人等等】

北京时间 9 月 16 日,一封名为「【限时保险补贴】 Model 3 及 Model Y 保险补贴 -20220916 」的特斯拉邮件传出,该邮件的内容显示:自 2022 年 9 月 16 日起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之间交付的所有全新、展车及非全新 Model 3 及 Model Y 的车主,若选择购买我司店内保险,且投险险种包含了交强险、车损险,将予以保险补贴 8000 元。

对于上述邮件内容,特斯拉官方回复是“为了回馈客户,出台了上述销售政策”。

这是特斯拉在 2022年多次针对 Model 3和 Model Y提价后,首次进行的变相降价行为。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保险补贴的方式,是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车企常用的变相降价促销的方式,从 2022年 7月开始蔚小理都有类似的行为。

对于特斯拉来说,这次限时降价促销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原因,车智君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订单车主提车意愿下降,造成订单车主提车意愿下降的原因就多了,包括经济景气度、新能源车型可选择性、特斯拉车辆性价比等因素。

【数据驱动决策,报告解构行业。加入iDatastar数据星球,查看超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01 特斯拉等车时间缩短到一周,特斯拉等车时间大幅度缩短

在 8月 18日,特斯拉官网显示,国产 Model Y后轮驱动版预交付时间从此前的 8-12周变为 4-8周,等车时间缩短了 4周,而在9月16日,特斯拉官网显示,同一车型的等车时间进一步缩短到1-4周,后轮驱动Model 3交付时间为1-8周,最短一周算上路上时间,基本上就是现车了。

等车时间大幅度缩短,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在 2022年 7月,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经过停产改造产线,大幅度将 Model 3和 Model Y的产能提升到约 110万辆每年;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订单提车意愿下滑,按照此前的等车时间,订单不足的情况可能还是不存在的,这是要说的是特斯拉的订单锁定车价逻辑。

特斯拉的订单锁定车价的逻辑:当特斯拉涨价的时候,以下订单( Model 3和 Model Y为 1000元)价格为准,当特斯拉降价的时候,则以降价后价格为准,也就是说,特斯拉保证车主都是获益的一方,这也是特斯拉相比小鹏等新势力厚道的地方。

这样的订单锁定车价逻辑的弊端,会让订单车主有锁单选择等降价,尤其是业内已经在传特斯拉要降价的前提下,毕竟,自 2022年 7月开始,国内汽车行业价格战从燃油车开始传导到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均已参战,特斯拉也会被迫拖到价格战当中。

但,特斯拉有足够的降价空间,根据特斯拉最近的财报显示,特斯拉车辆毛利率在 27-30%。上海工厂扩产后,特斯拉的毛利率空间有望进一步加大,这也给了特斯拉降价的空间。

为什么特斯拉订单车主愿意等呢?

02 数次涨价后特斯拉性价比下降

在 2022 年,特斯拉经过数次的提价,后轮驱动版 Model 3 售价在 3 月 15 日达到了 27.99 万元、后轮驱动版 Model Y 售价达到了 31.69 万元(不再享受新能源补贴)、长续航版 Model Y 售价达到了 39.49 万元。

对于车主来说,后轮驱动版 Model 3最低售价是 23.59万元、后轮驱动版 Model Y最低售价是 27.6万元、长续航版 Model Y最低售价是 33.99万元。从价格上看, Model 3和 Model Y的性价比就下滑了。

更重要的是,国内新能源车型在 2022年大幅度涌现,几乎每一款车型在发布的时候,都会对标特斯拉,除了极个别售价特别高、或者定位奶爸车的车型。

例如,华为问界 AITO M5 EV版,一个油改电车,余承东在发布会上的 PPT是各种姿势吊打特斯拉 Model Y,定价更是贴着 Model Y定价, M5 EV两个版本:标准版 28.86万元、性能版 31.98万元。

更重要的是,自 2022年 7月开始,国内汽车行业开启了价格战,新势力也加入其中,小鹏最先掀起的价格战,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小鹏 9月份交付有可能继续环比下滑,至少前两周的数据是环比下滑了。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 ET5似乎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定价 32.8-38.6万的 ET5热销,即便是 BAAS版本也要 25万 +,这意味着价格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要看产品力。对于蔚来来说,这是其第五款量产车型,更成熟的设计、制造,相对以往车型更低的售价( ET5是蔚来最便宜车型),蔚来对这款车信心十足,认为一年内销量超宝马 3系。

也就是说,价格并不是销量的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看产品力。对于特斯拉来说, Model 3和 Model Y的产品力,在越来越多的国产新能源车型面前,有可能会相形见绌。

新能源汽车卷起来吧,最终获利的消费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智”(ID:invehc),作者:Michael Yuan,本站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驱动决策,报告解构行业–iDatastar数据星球】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