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tastar快讯|装备玩家入局,激光雷达真是越多越好?

【iDatastar数据星球汇集各行业决策者、产品经理、业务操盘手、投研工作者、投资人、创始人、媒体人、金融人、汽车人等等】

2022年8月26日的成都车展上,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亮相,其所搭载的城市NOH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了由2颗125线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2颗高清摄像头组成的感知模组,全球首搭单板算力达360Tops的大算力芯片。凭借全维感知力和大算力芯片,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可实现自动变道超车、红绿灯识别与控车、复杂路口通行等主要功能。

除此之外,沙龙也亮出了四颗激光雷达得准量产版的机甲龙,长城“机甲龙”搭载了四个华为固态激光雷达+7个800万超高清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38个智能化感知元件。

更有领克推出的概念版车型The Next Day称其全车达到了6颗激光雷达…

“看雷达!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看完今年成都车展,周董的这首歌也该改改了。

蔚来用1颗,小鹏用2颗,极狐和阿维塔用3颗,机甲龙用4颗,The Next Day用6颗…这么说吧,就连曾经公开放话“谁用激光雷达,谁是傻子!“的马斯克都开始在特斯拉上试验激光雷达了。

激光雷达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马斯克宁愿打脸也要展开激光雷达测试,让这么多品牌趋之若鹜?主要是一颗还不够。

01 激光雷达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小鹏P5在上市之初,主打的卖点就是“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熟不知,此话一出,惹来很多争议。其实,激光雷达最早是搭载在奥迪A8上,但当时由于法律不允许及技术不完善,奥迪A8的L3自动驾驶无法开放,因此激光雷达被撤下了。如果你说“首款”、“量产”似乎也有点牵强。

激光雷达(LiDAR)是雷达的一个小分支,被称作当前正在改变世界的传感器,它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无人机、自主机器人、卫星、火箭等。

其原理是通过激光测定传感器发射器与目标物体之间的传播距离,分析目标物体表面的反射能量大小、反射波谱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信息,输出点云(物体外观表面的点数据集合),从而呈现出目标物精确的三维结构信息。简单来说,一个激光发射器和一个接收传感器,就组成了激光雷达的基本结构。

02 为什么要采用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走红之前,毫米波雷达就已经被造车界广泛应用了,它收发的是毫米波,波长一般1-10毫米,毫米波在大气传播时衰减程度小,测距测速能力强,探测距离远,因此被广泛用于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等系统中。缺点是无法探测物体轮廓,只能告诉系统哪里有东西,却无法描述这个东西是什么。

另外一种超声波雷达,由于探测精度高而备受车圈青睐,但探测距离只有2-3米,一般被广泛用于自动泊车系统

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只能满足到L2级别的辅助驾驶,如果想更进一步,达到L3甚至是L4级别辅助驾驶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准确探测、识别、传输、分析要求也越来越高。

激光雷达收发的是激光,波长主要有905纳米和1550纳米两种,具有极高的分辨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在探测时效性、行人判别、夜间出行等方面都指标优异,无需深度学习算法就能准确输出多维结构信息,帮助汽车实现远距离、全方位的探测和数据分析,但结果受雨雪、沙尘等天气影响较大。

03 激光雷达是不是越多越好?

刚才聊了这么多激光雷达的好处和优势,那么咱就玩命往上加呗,堆“装备”谁不会啊,你有一个我就得有两个甚至是多个。一味的增加硬件,而不考虑车辆软件方面是否可以带动起来,即便最终武装到了牙齿也是无济于事。

这就好比你是个人民币玩家,在网络游戏中花巨资打造了一套顶级装备,然而操作烂到了家,那么这套装备也是徒有虚表…只能作为展示被别人参观罢了。

车辆智能化程度与传感器数量之间存在一个黄金平衡点,传感器搭载的越多需要的汽车自身算力就越高,如果忽略车辆本身计算能力而盲目堆砌传感器数量,这好比是“小马拉大车”,智能车辆将出现如同智能手机一样因过载而出现卡顿、宕机等情况。

其次就是激光雷达的价格,目前可量产激光雷达的平均价格为 1000 美元左右(人民币大约6000元左右)。如果量产装车或许会有小幅度下降。华为此前就表示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约1276元人民币),甚至是100美元(约638元人民币),但华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最近,一起交通事故吸引了我们的关注。事故当中一辆小鹏P5与日产轩逸发生了碰撞。从事故现场来看,这并不是一次太大的交通事故,只是一次小的刮蹭。按理说这样的小剐蹭,进行维修,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小鹏P5报价维修单出来之后令人大吃一惊,其中激光雷达一项,单价8916元。总的维修费用达到19,022元。

买车一时爽,修车一直爽!

04 写在最后:

汽车从传统燃油车进入到新能源时代,各大车企纷纷发力,在储能方式不能彻底发生改变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动起了其他配置的心思,什么智能化汽车成为全新的方向,多媒体、语音识别、辅助驾驶成为了现今汽车全新的三大件。作为技术含量最高的辅助驾驶领域也成为车企证明自己品牌和硬实力的必争之地。

激光雷达在产品性能、价格等方面相较于前两年确实有了较大的改善,不过迫于辅助驾驶法规的限制以及激光雷达行业测试标准并没有完善,目前我们看到的也只是更多车企的努力,不断推进激光雷达上车并能够成熟使用。当然,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所有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目前应保持一个观望的态度,为了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去埋单,不值!

【加入iDatastar数据星球(www.idatastar.cn),与超过5000名行业翘楚共同发掘各行业深度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驾”(ID:youjiabaidu),本站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iDatastar数据星球(www.idatastar.cn),行业数据和报告共享平台】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