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日报|Ariya入华,日产需要一场胜利

【iDatastar数据星球(www.idatastar.cn),行业数据和报告共享平台】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日产需要有新故事可讲,毕竟距离上一次推出有影响力的纯电车型LEAF聆风已经过去了12年。

在宣传了两年有余,三次亮相中国车展后,这个新故事的主角——纯电动Ariya,终于要来到中国市场,并由东风日产进行国产化。“目前,日产Ariya已于6月18日面向中国市场全面开启预订,并将在第三季度正式向消费者交付。”日产中国表示中国市场将会根据情况另行定价,Ariya此前公布的500万日元(约24.96万元)预售价格仅限日本市场。

▲ 在广州一家东风日产4S店,Ariya于一周前进驻,但只是静态展示,无法体验车机系统等操作功能郭宇/摄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认为,日产Ariya将见证日产的转型,“我相信这款新车将带领日产汽车重回成长之路。”

2019至2020年的日产,经历了销量下滑、领导层动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产交付等挑战,并出现了近11年来的首次亏损(2019财年)。在此背景下,日产于2020年提出了“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希望彻底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削减固定费用支出,在疫情过后重新恢复全球生产,投放计划中的新车型并提升销量。Ariya是“NISSAN NEXT”计划下的全球首款战略车型。

“最重要的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上市。”这句话是2020年内田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日产当时的计划是Ariya会在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但因为各种原因,直到今日Ariya才迈出了入华的实质性一步。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表示,虽然Ariya延期入华,但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在未来还有很大想象空间。即使是比日产早入局两年的合资车企们,也属于刚刚到达战场的初级阶段。

但和两年前相比,Ariya的竞争对手显然变多了,合资品牌不再是唯一的对手。自主品牌中,诸如比亚迪已经积累了许多口碑和用户,而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更是占据了年轻人的心智。

Ariya入华背后,日产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也有自己的难题需要解决。在纯电动领域,东风日产虽推出过新产品,但未有一款掀起水花。燃油车领域的销量担当也在出现新变化,由从此前的轩逸、奇骏和天籁“三驾齐驱”的局面,正在往轩逸“一枝独秀”的趋势发展。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一款车型打天下,同时也可以被看做是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种重要又急迫的信号,似乎并没有传递到东风日产的4S门店。

在广州市荔湾区的一家东风日产4S店内,两三位店员始终站在前台,或玩手机或打电话。在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停留的一小时里,没有一位店员主动上前询问。当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问起Ariya的交付时间、何时公布售价、何时试驾等具体问题时,对方均表示不清楚。

01Ariya迟来一年,中国车市变化“十倍”

谈及Ariya这款纯电车型,用“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形容再合适不过。

2020年7月15日,Ariya在日本横滨日产互动体验馆(Nissan Pavilion)正式发布。2020年9月26日的北京车展上,该车型正式在国内亮相。按照计划,新车将于2021年中率先在日本本土上市,并于当年下半年正式引入中国,由东风日产进行生产和销售。

作为一款紧凑型SUV,Ariya基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开发的电动平台CMF-EV打造,搭载了ProPILOT2.0自动辅助驾驶,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603*1900*1654mm,轴距为2775mm。

国产版车型与海外版在外观设计上保持一致,其中,内饰设计上的一大亮点是主驾和副驾脚部空间被打通。

▲ 主驾和副驾的脚部空间打通郭宇/摄

但在续航、动力系统等方面,Ariya海外版与国产车型有所不同。以国产版为例,WLTC续航为430-610公里,将提供两驱和四驱两种版本。长续航版本车型将配备一块容量为90kWh的锂电池组,最大功率178kW,峰值扭矩为300N·m,零百加速时间7.6秒。同时,该车型还搭载了日产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可同时为四轮提供瞬时扭矩,得益于此,该车型的驾乘感受明显提升。

日产对Ariya寄予厚望,其搭载的电动技术和人机交互智能网联功能,代表了日产汽车在“日产智行(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的三大支柱,即日产智能动力、日产智能驾驶和日产智能互联方面的最新进展。

但这样的厚望,因疫情等原因被迫按下暂停键。2021年6月,日产汽车执行副总裁星野朝子表示,受疫情持续蔓延超出预期,汽车行业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影响,Ariya延期上市。

在等待Ariya来到中国的两年里,中国汽车市场的故事也多和电动汽车有关。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特斯拉国产化。2020年1月和12月,特斯拉在中国上海的工厂分别开始生产国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国产化价格降低,新工厂产能提高,助推特斯拉在当年取得近50万辆的销售成绩。而特斯拉也在当年六月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

另一边的造车三兄弟“蔚小理”也在这一年齐聚美股市场。2020年7月底,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继蔚来之后中国第二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企业。一个月后,小鹏汽车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至此,蔚来、理想、小鹏三兄弟正式齐聚美股。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开始尝试进军高端电动车市场。2020年10月,北汽集团高端电动车品牌ARCFOX将首款新车αT推向市场;12月,东风旗下高端品牌岚图首款车型岚图FREE迎来全球首秀;同月底,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了智己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与东风日产同为合资车企的德系车、美系车也没放慢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步伐。2020年11月,大众中国携旗下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亮相了大众纯电动ID.家族首批量产车型:ID.4 X和ID.4 CROZZ。一年后,上汽通用凯迪拉克LYRIQ正式开启预订,该车型为首款搭载Ultium奥特能电动车平台的产品。

其中,上汽大众ID.家族在今年7月的销量达到10086辆,实现单月销量破万。2022年上半年,主流合资品牌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份额不到7%,而这7%中又将近一半的纯电动车是大众ID.系列。

时间来到2022年,Ariya入华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上半年预定,下半年交付,不过价格还未公布。“国内上市的价格将会低于海外版车型,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陈浩村说道。目前,Ariya海外版价格在45950美元至5895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5.3万-49.3万元)。

实际上,不仅是日产,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在电动化转型上都显得动作缓慢。今年上半年,本田和丰田分别在中国市场推出纯电车型,其中本田推出e:NS1和e:NP1,丰田则推出纯电中型SUV bZ4X。不过bZ4X显得有些出师不利,其海外版还在受电池缺陷、产品召回等负面影响,为国内上市日期蒙上了阴影。

目前,Ariya的交付时间虽然官宣为9月,但摆放在4S店内的展车透露的信息并不多,只能看到内外饰和体验乘坐空间。至于何时能体验车机系统,何时能够试驾,销售人员均表示不知道。

02日产亏损,东风日产剩独苗?

在Ariya推向中国市场前,日产已经连续两个财年亏损。

【加入iDatastar数据星球(www.idatastar.cn),与超过5000名行业翘楚共同发掘各行业深度内容】

在2019年财报里,日产将亏损原因归为市场环境差、全球销量下跌以及税费上涨等因素。在2020年财报里,日产将原因归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量,汇率波动、芯片供应短缺等外部因素。

但期间的人员动荡或为更深层原因。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日产前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被抓捕后,又顺利逃亡一事。

戈恩是日产的“救世主”。上世纪90年代日产濒临破产之际,被法国雷诺汽车收购,时任雷诺汽车副总裁的戈恩出任日产首席运营官,通过大规模裁员、削减供应商体系等一系列削减成本、提升盈利的成本改革,两年时间日产扭亏为盈,

2018年11月19日,戈恩在东京被捕,理由是涉嫌少报薪酬收入、私用公司资产。戈恩本人否认全部指控。2019年4月,戈恩再次被捕,在缴纳了巨额保释金后,受到日本检方的严密监控。同年底,他乘坐私人飞机逃至黎巴嫩。

有媒体报道称,日产的一位股东表示,2019、2020连续两年的亏损源自管理层的四分五裂,优柔寡断,在市场的竞争中缺乏斗志。相比戈恩领航的日产时代真正的实现了复苏,日产缺少的不是民主的讨论,而是自上而下强有力的铁腕领导。

这样的“跌跌不休”在东风日产也身上有所体现。2021年,东风日产销量达113.49万辆,连续七年销量超百万辆。但同时,自2021年5月份开始,东风日产的零售销量已经连续多月呈现同比下滑趋势。日产汽车数据显示,东风汽车有限旗下乘用车事业板块(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1-7月销量为535280台,同比下降18.4%。

具体到车型来看,东风日产销量的好坏,已经由从此前的轩逸、奇骏和天籁“三驾齐驱”的平衡局面,往轩逸“一枝独秀”定生死的趋势发展。你可以理解为一款车型打天下,但也可以理解为鸡蛋被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面临的风险更大。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7月东风日产销量为90705辆,其中轩逸贡献了近50%的份额,达43392辆;天籁和逍客分别为16827辆和14679辆,而曾在两年前月均销量近1.5万辆、年销突破17.5万辆的奇骏,今年7月销量仅为2118辆,

奇骏的销量下滑,始于三缸发动机的投入使用。2021年7月,作为东风日产旗下主力SUV车型,奇骏被换上了三缸发动机。在中国消费者眼中,三缸机代表着动力不足、易抖动、卡顿。虽然有车企研发人员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三缸车技术逐渐成熟,消费者盲测感受不出差别,很多时候是心理使然。

但在市场面前,销量才是检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自此,奇骏从销量王变成二线SUV。直至逍客异军突起才挽救了日产SUV市场的危机,最终承包了全公司2021年SUV车型销量的半壁江山。而东风日产也将奇骏改回四缸发动机。

“跌跌不休”还体现在东风日产推出的纯电动车型上,跌到无法再跌时,这款车型只能退出市场。

2014年,上市三年有余的日产纯电动车LEAF聆风在全球累计卖出了10万辆,这一年,LEAF聆风以国产车型启辰晨风为名进行国产化,售价24万起。虽然从参数来看实力不俗,但当时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太低,市场表现不如预期,2016年启辰晨风停产。

此后,东风日产还推出过轩逸纯电版本,基于2018年日产引入中国的第二代LEAF聆风而来。这是一款油改电车型,其338km的续航,在一众500km续航的车型中也并不出众。

2019年,网约车司机陈师傅花了18万元买了轩逸纯电版,比轩逸燃油版高出近一倍的价钱。陈师傅表示,这款车最大的缺点是续航太少,“我跑网约车要一天充两次电,早上一次中午一次,即使是快充,从0充满也要一个钟头。”

“轩逸纯电版2020年左右就停产了,买的人太少了。我们店里除了Ariya,没有在售的纯电车型。混动的轩逸电驱版也在卖,但店里没有展车,现在买要大概要一个月后能提车。”上述4S店销售如此说道。

▲ 广州市荔湾区某东风日产4S店内郭宇/摄

如果说LEAF聆风第一次入华失败是囿于配套设施和消费意识等外部因素,那第二次败北则是因为日产对中国电动市场的错误预估。两次误判,直接导致了日产在如火如荼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中缺席。毕竟简单的拿来主义,已经很难满足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的消费者。

不过,Ariya的推出,依旧给日产和东风日产带来了新希望。

03开始转身,准点还是晚点?

从日产公布的财报数据看,业绩似乎在好转,于2021财年重返盈利。

财报显示,受益于“Nissan NEXT”计划,2021财年日产实现合并净收入8.4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67.4亿元),经营利润247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8.3亿元),经营利润率达到2%,净收益为21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1.8亿元)。

在电动化方面,日产也推出了多款车型。“尽管外部商业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日产汽车仍发布了新款纯电动车型——日产Sakura,并收到了大量订单。与此同时,近期在日本市场上市的搭载了日产e-POWER和日产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的日产奇骏也即将登陆欧洲市场。公司将进一步改善盈利结构,最大限度地激活新车效应。”内田诚在2022财年一季度电话会上表示。

目前,日产在日本市场共有LEAF聆风、Ariya、sakura三款纯电车型;kicks、note、serena等多款搭载e-power动力的混动车型。其中,sakura于今年5月刚刚推出,定位类似五菱宏光mini EV。

由此可见,日产不是没有电动车和相关技术,只不过导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比较慢。

在薛旭看来,日产电动车型导入慢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日产在中国的燃油车销量基本盘比较大,缺少足够的动力去引入新车型。

二是导入过程本身周期比较长,需要双方人员不断沟通,有足够的时间布局产业链,叠加疫情影响,造成时间进一步延长。“一般情况下,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由外方负责,但在电动车领域,很多零件都是中国本土的,甚至外国车企需要进口中国的零件。这种情况下,如果车企的出货量不大,搭建一个符合标准的供应体系确实需要花费较长周期。”薛旭进一步解释道。

“最重要的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上市。”2020年内田诚公开表示。

如今,Ariya来到中国还算对的时间吗?在薛旭看来,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未来还有很大想象空间。即使是比日产早入局两年的合资车企们,也属于刚刚到达战场的初级阶段。

不过,日产前掌舵者戈恩有不同看法。2021年底,戈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行业中的新企业(包括特斯拉和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传统车企更具优势。他还警告说,日产等老牌车企必须加快速度,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其竞争力。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也认为,虽然日产在电动化上起步较早,推出了LEAF聆风等产品。但戈恩事件后,日产较为依赖联盟的技术共享,导致其电动化进程比较缓慢,并没有体现先发优势,现在想要追赶,唯有自身多努力。

但在日产中国看来,在汽车发展史上,速度只是一个唯度。“一方面,日产汽车的发展史上不乏诸多先驱技术的推出和使用。另一方面,基于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原则推出可靠的产品和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日产中国说道。

如何让Ariya获得LEAF聆风当年的辉煌,售价或为重要因素。“在中国纯电SUV市场,除非是加大型的,一般也就卖25万以内,据说Ariya国产版售价会比海外版的三四十万要便宜,但不知道能便宜多少。”一位汽车业内人士说道。

对于日产而言,Ariya并不是其唯一筹码。

2022年5月,日产公布了“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的下一阶段内容,具体措施包括到2026年,电驱化车型占比提升至40%;为下一代纯电动车型开发低成本无钴锂离子电池;2024 财年在日本横滨建造试点工厂,生产日产独创的全固态电池(ASSB);将电动汽车枢纽(EV Hub)模式从英国拓展至日本、中国和美国等核心市场等。

东风日产则带来了最新产品规划,准备在纯电、燃油、e-POWER三大动力技术全面布局,旗下三品牌(日产、启辰、英菲尼迪)都将在今年下半年带来新车型。比如纯电车型的日产Ariya、启辰品牌的启辰大V探月版,燃油车型的日产天籁中期改款,英菲尼迪QX55等。

但话说回来,屡战屡败的试错机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总是有限的。Ariya若想再现当年聆风的辉煌,必须要被当作最后一次机会那样,全力以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作者:郭宇,编辑:赵成,本站仅作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驱动决策,报告解构行业。加入iDatastar数据星球,查看超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0
分享到: